近日,复旦大学与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教学实习基地签约仪式在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成功举办。本次合作是双方深化产学研协同、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校企双方在第三代半导体与智能制造领域协同育人开启新篇章。
复旦大学融合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郭睿倩、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副院长张万路携学院多位教授、青年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到访;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院长徐科、各平台负责人及研发工程师代表共同出席,见证双方合作迈入新阶段。

活动伊始,复旦大学代表团参观了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展厅,深入了解了材料生长、器件工艺、测试分析等平台的建设进展与未来规划。

在座谈交流环节,双方代表围绕各自发展概况与未来合作方向展开深入交流。郭睿倩教授指出,本次合作是贯通创新链与人才链、对接智慧制造与半导体产业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并对共建协同育人平台的前景寄予厚望。张万路教授系统介绍了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在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及产学研协同机制方面的优势与成果。
徐科院长重点介绍了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的平台优势与创新机制。他强调,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期待通过与复旦大学的深度合作,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




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郭睿倩教授与徐科院长共同签署了《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并授予“教学实习基地”铭牌。双方将围绕学生实习实践、师资培训、科研合作与决策咨询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合作,致力于将基地打造成为我国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协同育人平台。

签约仪式后,复旦大学代表团实地参观了材料生长平台、器件工艺平台及测试分析与服役评价平台,与各平台负责人现场交流,深入了解平台运营模式与技术优势,并就学生实习实训、课题联合研究等具体环节进行了初步对接。
此次合作充分融合了复旦大学在智能机器人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以及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在基础研究向产业化转化方面的丰富经验。双方将以教学实习基地为载体,构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转化”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共同培育适应未来发展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
未来,双方将依托“教学实习基地”平台,持续推进课程共建、师资共享与科研联合攻关等深度合作,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为我国智慧制造与半导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